飞象网讯 (霏雯/文)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大潮席卷全球,在今年两会上信息产业创新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提交了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题的提案,对全面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出了四点建议。其中针对信息产业创新方面,王建宙建议加大力度鼓励中国的信息产品创新和创优秀品牌,逐渐摆脱我国信息电子企业“代工制造者”的身份标签。
王建宙表示,经过多年的整合,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信息电子产品制造的完整的产业链,并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手机为例,全球大多数知名品牌的手机都在中国加工生产。一方面,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产业链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吸引众多的国际知名厂商;另一方面,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信息电子产品的整体价值中,品牌拥有和产品研发设计者获取主要利润,其次是芯片和关键零部件的提供者,代工生产只占很小的价值比重。按一个畅销手机的零售价计算,组装加工环节的收入只占2%。不可否认,在包括IPhone在内的各种国际明星终端大量“MadeinChina”的同时,真正由我国自主创新并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手机终端却是凤毛菱角。不仅仅是硬件,“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植物大战僵尸”这样在移动互联网上叱咤风云的应用中也鲜有“中国设计”的身影。
王建宙在提案中建议,国家应加大力度,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信息产品创新和创优秀品牌,逐渐摆脱“代工”身份,在“十二五”时期着力解决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代工企业身处产业链下游,业务单一、利润微薄,抗风险能力较弱,在产业链条与商业格局中的地位与实力往往不相称。想改变这种情况,就需企业进行长远规划,加大研发力度,鼓励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这些措施都需要政策与环境的支持。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信息电子设备企业的研发和设计能力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数据卡和中低端手机方面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正在快速提升。中国移动2009年曾投入专项资金联合终端、芯片厂商全力推动TD-SCDMA终端规模发展,并在后期持续通过集中采购等举措拉动TD-SCDMA终端研发与创新。在移动应用方面,中国移动的MM移动应用商场已汇聚370万开发者,近12万个应用,1.7亿用户,累计下载超过6亿次,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中文应用商店和国内最具规模的在线手机软件商店。在2011年底召开的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提出的“开放、合作、汇聚创新的力量”的主题,更是向产业链明确释放了支持鼓励产品创新的信号。
由此可见,王建宙在本届两会上的提案是基于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和中国移动的产业实践所提出,对国家进一步采取政策措施支持信息产品创新和创优秀品牌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