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竞争时代已经来临,运营商只有更加主动的服务,才能在存量市场找出新的增量。如何实现主动服务,IT支撑系统发挥首要作用。
近两年,中国电信非常重视IT支撑系统建设。无论是面向移动互联网的MI-BOSS系统,还是正在建设的运营计费网,抑或是CRM2.0版本的上线,中国电信通过完善的IT支撑系统,为用户提供一致性业务体验,提升用户黏性,制胜“存量竞争”市场。
MI-BOSS趋于成熟
2010年,为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国电信决定重新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一代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即MI-BOSS,实现IT支撑系统从“被动满足”到“主动引领”的跨越。之后,中国电信选取四川电信试点。
四川电信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MI-BOSS系统特别强调了存量经营支撑能力的提升,支撑数据库营销与事件营销结合的模式。举例说,如果用户选择升级其套餐,则表明该用户已进入价值提升阶段。针对该用户,MI-BOSS将定期分析其历史消费和在用套餐间的匹配关系,如果用户套餐与消费情况不匹配,则向其推荐升级套餐,从而实现用户价值提升。
目前,MI-BOSS系统已经在四川电信一些地市分公司正式上线,较好地支撑了四川电信开展存量经营,未来MI-BOSS系统进一步成熟,将向全国推广。
OneBON,OneIT
存量竞争时代,运营商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市场,希望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移动互联网却对现有计费系统提出了三大挑战,其一,运营流程及协作模式不再具备“属地化部署”的特征;其二,“流量计费”需求凸显,而现有的计费系统只能支持简单的套餐计费等;其三,IM、微信等应用呈现上升趋势,全网数据交换从“文件类”数据为主迅速转变为以“消息类”数据为主。对此,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部计费结算处处长卜小明表示,“计费系统网络化是应对以上挑战,提升电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2010年年底,中国电信开始谋划组建计费运营网(BillingOperationNetwork,BON)。“中国电信希望通过计费运营网的建设提供‘OneIT’的用户体验,即在任意一点接触到计费运营网上的用户,都能享受到同样内容、同样质量的归属地服务。”卜小明表示。
据介绍,计费运营网分为全国子网和省分子网两级,在全国子网中设立业务控制器,协调各省子网之间的事务,而子网之间通过业务路由器SR互联。如此一来,当用户处于漫游状态办理业务时,可通过计费运营网向漫游地传递其在归属地的用户属性,从而让用户感受到一致的业务体验。
2010年年底,中国电信开始编制规范,2011年进入系统开发和入网检测阶段。2011年年中,两级计费系统正式组建计费运营网,使得BON基本具备移动互联网支撑能力。一位接近中国电信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2012年,中国电信将推进计费运营网的深入应用,提高其鲁棒性,健全监控机制,实现计费运营网的正式商用。
数据显示,2011年年底,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数已突破了1.26亿,相比2010年一季度实现翻番。与此同时,移动业务收入逐年递增,形成“固网语音+固网数据+移动业务”的三驾马车,步入良性发展的全业务运营轨道。在其中,IT支撑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