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运营支撑 >> 正文

网络构建自动化:运营商转型助推器

2012年2月14日 11:55  爱立信  作 者:爱立信大中华及东北亚区技术部技术经理 楼民

传统意义的网络生命周期包括规划、部署、维护和优化四个环节,分别由电信运营商的不同部门使用不同的流程和工具来实现。各环节之间相对独立,信息交互和操作协同十分有限,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工介入。此外,目前各个环节的自动化程度很低,对人工和专家的依赖度高,在网络规模和复杂度增加的趋势下,很难适应网络扩容、优化和容灾减灾等快速响应的要求。

随着运维管理外包渐成趋势,爱立信深切地感觉到:一方面,网络技术和规模快速增长所造成的运营压力已经让传统电信运营商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网络运营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运营商真正关心的是业务拓展以及用户满意度。

传统电信运营商向业务提供商转型的关键步骤就是精简网络构建和运营流程,把繁杂的运维尽量交给网络自身解决。在这个大背景下,自组网(SON)的概念应运而生。

全面、合理、客观地部署SON

SON是当前网络向移动宽带演进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谓的移动宽带,包括HSPA、LTEWiMAX、Hetnet等诸多技术的应用。运营商可以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客户设计符合需要的组网方式,进而也就带来了网规、网优甚至开站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运营支撑系统支配下的组网自动化,以及支持策略控制下不同时间和空间维度的网络配置、激活、优化和治愈,可以全面实现移动宽带灵活、高效、可靠组网的目标。

爱立信支持并主张未来部署的移动网络全面应用SON提供的多种自动化功能,但也鼓励已经部署2G和3G的运营商选择合理的功能解决目前网络运营的瓶颈。比如,自动开站功能、自动邻区配置和优化功能、移动稳定性优化功能、退服自愈功能等,都适用于不同代移动网络,甚至这些网络之间也可以实现互补偿、互优化。

爱立信提倡技术创新,但不盲目推进SON的产品化和市场化。尽管SON的标准化和技术研究步伐很快,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中的每个功能和方案都是合理的并具有明显的商用价值。爱立信始终坚持倾听客户需求,重视标准但不固执于标准,坚持从客观出发从实效出发,努力谋求最佳方案。此外,选择和应用SON的功能需要评估其对正常的网络运营及业务的潜在影响,并保证和SON其他功能之间最大程度的协作使用。

成熟度和普遍性等需考虑

在具体的技术和方案选择方面,在参考技术成熟度的同时需要衡量所解决问题的普遍性,其次是严重性,同时还要考虑次生影响,对网络、网管和终端的性能及功能的影响都在考虑之列。

通过和运营商的交流以及参考自身经验,爱立信认为SON在几个方面具有明显的商用价值和可实现性,产品化进程较快,可在LTE部署早期予以考虑,它们包括基站自开站(即插即用)、自动邻区关系检测、PCI管理和优化、移动稳定性优化、基站退服检测、移动负载均衡和发现故障天线。

此外,在基站退服补偿、最小化路测、随机接入信道优化、容量和覆盖优化、干扰控制、QoS优化和节能等方面,SON需求也十分明显,但受限于仍存在技术难点、产品化进程相对缓慢,建议运营商在中长期发展策略中予以考虑。

对于考虑Hetnet组网的运营商来说,SON的应用十分必要,但由于具体应用场景有别于宏覆盖,在技术和方案的研发上也会区别于普通的SON。

重点功能分析及实施建议

基站自开站(含软件自动升级)

基站自开站只需现场工程师配置极少的参数并联网开机,基站自身就能完成数据准备、和OSS的寻址连接、与核心网的连接、下载基站软件、下载无线规划及传输配置数据、启动邻区检测和无线覆盖及容量设置,并投入正常运营。

目前为止,基站自开站是SON提供的所有功能技术中最早被广泛应用在现网部署中的。在北美LTE部署中,采用自开站功能的爱立信RBS6000基站的开站时间从40分钟减少到了10分钟以内,不仅大大缩短了网络开通的周期,赢得了商业利益,而且大大降低了对上站人员的技术要求,减少了由于人工操作带来的出错几率。

目前自开站的缺点是还不能实现现场完全零操作,个别数据比如Node Id、OSS vLan地址仍需人工现场配置。一个零操作的自开站过程只需要在设备运抵现场之前根据网络规划设置好以上信息,接下来通过一个搬运工完成开箱、连接线缆和开机,基站就可以正常工作。当然,零操作意味着准备的各环节要高度准确。建议运营商部署初期仍采用工程师上站操作,后期逐步采用零操作方案,特别对于Hetnet建设意义明显。

自动邻区关系检测(ANR)

邻区关系优化是移动网最耗时的维护任务之一。传统的集中分析和规划手段基于无线路损模型和电子地图,无法全面考虑实际无线条件和地域特点,缺乏准确性和实时性。基于终端测量的ANR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邻区关系,支持LTE到2G、3G的切换小区管理。尽管ANR会占用一定的终端资源,但这种占用在优化的策略下会十分有限,并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爱立信同时在LTE和WCDMA产品线中支持ANR功能,能很好地满足客户多种技术的部署需求。使用ANR,就意味着网络开通前无需配置好邻区关系,而由基站支配终端自动搜索。但问题是,由于初始阶段邻区关系尚未建立,切换会受影响,因此爱立信设计了可变门限的邻区检测功能,降低的门限可以更快地获得邻区关系,当运行一段时间后,可以调高门限以优化邻区关系。此外,爱立信主张ANR不间断优化。

尽管ANR目前还没有在LTE商用,但在多个欧美运营商的测试中,爱立信产品表现良好。如图1所示的ANR测试中,仅使用一个移动终端在20分钟内通过了20个基站覆盖区域,检测到的邻区关系如图2中的蓝图所示,相比橙色图的手工配置邻区,所有必要的邻区关系(有数字标示)悉数获得。而且这仅仅动用了一个终端,如果相关区域内都有终端分布,那么检测的速度会极大提高。

对于多网共存的状况,比如Verizon的CDMA和LTE,在LTE侧将来要支持到CDMA的邻区检测,但在CDMA侧仍然可以使用手工配置。

移动稳定性优化(MRO)和移动负载均衡(MLB)

对于移动网来说,无线覆盖质量是网优的重中之重。无线覆盖不好,弱覆盖或者覆盖空洞,都会造成接入困难或者掉话。即便覆盖没有问题,也会由于小区间的切换门限不合理而出现话务不稳定甚至掉话等问题。切换门限不合理通常表现为乒乓切换、过早切换、过晚切换和切换到错误小区等。

乒乓切换是指移动终端反复在两个小区间切换。乒乓切换和终端移动速度、路径以及无线信号分布有关,这种情况应更多地从覆盖优化出发。如果终端移动速度不快甚至不动,但仍发生快速乒乓切换,那么基本是由于两个小区设置的对方小区的切换门限均过低所致。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来回切换的频率高于两秒一次,那么由于每次切换会造成50ms的业务数据中断,对于话音等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反之,频率低于两秒一次的可以认为是正常切换,对业务影响不明显。

乒乓切换只是由于双向门限都不合理,导致切出后再回切,但每次切换完成后终端与小区的连接都没有问题。相比而言,过早、过晚、切换到错误小区是由于切换门限不合理,使得终端切换时机不对,发生切换动作或者完成切换时与源小区或者目标小区的无线连接中断,但由于其他相关小区覆盖质量良好,并没有覆盖空洞,终端很快完成无线连接重建。但这个过程的时间间隔可能是秒级的,因此仍有可能带来掉话等严重故障。

过早、过晚切换是由于目标小区切换门限过低和过高所致。对应过早和过晚临界切换门限之间的区间就是合理的移动性优化范围。频内的负载均衡也可以通过调整切换门限值来引导用户和负荷由高负荷小区迁移至低负荷小区,很显然可调的门限区间就是移动性优化允许的范围。这个范围对应相邻小区的重覆盖面积,在LTE中理论上大概相当于正常小区面积的15%,可操作的价值不是很大。爱立信更倾向于异频或者异系统的负荷均衡方案,增益比较明显。如图3所示,一个终端从左至右移动,M1、M2分别是接收到eNB1和eNB2的信号强度曲线,两条曲线相交点的信号强度相同,对cell1到cell2的切换,下面的虚线对应过早切换临界,上面的虚线对应过晚切换临界,两线与M2的相交点对应合理切换门限区间,也是频内负载均衡MLB的可调范围。

图3   同频系统MRO和MLB联合优化制约关系

小区退服检测和补偿(COC)

无线小区退服是严重的网络故障,轻则影响用户的在线、接入等使用感受,重则中断所有服务,甚至失去与网管的联系。中国、日本等国家,自然灾害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防灾减灾是电信运营的难点和重点。SON提出了自愈的概念,来研制小区退服相关的侦测和补救手段。

退服检测就是要及时感知小区退服的发生和趋势。对于快速退服,可以通过检测X2连接的心跳,来判断相邻小区是否活着。对于慢速退服,需要通过观察小区性能指标(比如流量变化),参考历史数据,来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情况,从而产生告警通知OSS采取补救措施。

一旦出现退服,OSS会协调问题基站周边基站的扇区来补偿退服的无线覆盖。如图4,参与补偿的基站会调整下行发射功率、天线倾角等来补偿退服区域,甚至调低上行信号接收门限来变相地扩大该扇区覆盖以接入更多退服区域的终端。当然,扇区的调整会造成邻区关系变化、切换边界变化、干扰增加,这些就需要OSS提供的其他功能如ANR、MRO、ICIC等来联合优化。

此外,混合组网也是解决退服的有效手段,某类网络的用户可以迁移到其他网络上,多层网络可以互为保护。

总之,SON显然已经为网络构建自动化提供了大量的可用方案,但由于多数方案涉及范围广泛,因此需要协调和布局终端、网元、网管各个环节,才能有效地推动整体方案的落实。不仅厂商,运营商也应该成为技术革新的重要力量。

编 辑:许向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