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通信运营商校园“封墙”实属不必要

2010年9月8日 16:18  羊城晚报  作 者:黄启兵

    时值新学年开学,“校园市场”又开始成为了众商们虎视眈眈的“盘中餐”。不仅IT行业盯住了“学生哥”的腰包,近两年来通信运营商抢滩校园市场的势头也是愈演愈烈,各种校园套餐、预存话费促销以及其他相关校园活动可以说异常活跃。

    不过,近来坊间有传闻称,有的学校在与运营商合作的方式采取了较为强势的排他性做法,被戏称为“封墙”;而据近日新浪微博上的有关消息透露,在有的城市,大学入学新生非得要换成某运营商的号码,否则今后的上课点名、去食堂吃饭、洗澡、图书馆借书,包括进宿舍都可能进不了,甚至还有不换号就不让报名的说法。广州目前尚无此类正式报道,但由于“封墙”是否会导致这种硬性规定的出台,有待进一步求证。

    随着3G进程的深入,争抢新客户已经成了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广州等手机用户饱和度较高的大城市,大面积的新用户拓展已经比较难。而校园市场恰恰存有一大片“可开垦的土地”,很多大学生尤其是新生将是运营商们的潜在客户,甚至是未来的VIP级重要客户。这也正是近年来“校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主因。

    老实说,“在商言利”是很正常的一种行为。在此理念主导下,各种校园套餐的推出和促销的进行,本身并无可厚非;与学校签订一定的合作协议,也未尝不可。但商业诸多法则当中,“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是人所共识的,是建立在自愿合作基础上的,“强买强卖”是任何商业形式下都不能容忍的。

    很显然,“封墙”与各种相关禁令的出台,背后是“利”在作怪。这种上升到行政层面的硬性规定,不仅有悖自由商业竞争的基本法则,甚至可能有“不正当竞争”的嫌疑。目前,这种做法在法理上是否站得住脚姑且不说,但至少从情理上讲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尤其是目前在大学生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如此硬性制度的“封墙”,恐怕会让贫困生陷入新的困境。

    都说校园是“象牙塔”,但在商业社会中,“象牙塔”也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纯粹的“理想国”了。只是作为一条底线,依然要保留合理的成分,不合理的“封墙”显然是不必要的。所以,运营商恐怕要反思自己的校园策略是否真正得人心;而最根本的,在做法上走向极端的学校,作为管理者是否也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做法呢?如果因利弃义,岂不是在教书育人的环境中树立了反面榜样?

编 辑:王洪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